华南养殖量最大的一条鱼竟被这种病肆虐多年!7大模式教你轻松赚钱,饲料成本最低仅2元/斤!
在上月26日举办的“广西罗非鱼链球菌病高级研讨会”上,针对罗非鱼日益严峻的链球菌病害和持续低迷的鱼价,广西鱼大大合作伙伴、水产种苗部负责人,拥有十多年一线养殖经验的蔡燊,分享了目前市面上各罗非鱼品种特性,并分析了华南三省(广西、广东、海南)各养殖模式的优缺点,提出从养殖模式优化入手可以在链球菌病横行的当下解决罗非鱼挣钱难的问题。
蔡燊:安桂水产种苗部负责人,拥有十多年一线养殖经验
蔡燊介绍罗非鱼的历史时提到,国内最早养殖的罗非鱼品种是1956、1957年从泰国、越南引进的莫桑比克罗非鱼,后来1978年由珠江所从不丹引进了尼罗罗非鱼,当年通过这两个品种杂交得到福寿鱼。1981、1983年中国水科院从台湾、美国引进奥利亚罗非鱼,随后将其与尼罗罗非鱼杂交得到奥尼罗非鱼。吉富罗非鱼则是1994年李思发教授从从菲律宾引进第4代,并在两年后开始在国内进行选育,最终于2006年定名为新吉富罗非鱼。奥尼罗非和吉富罗非是目前国内养得较多的两个品种之一,另外养得比较多的品种还有YY超雄罗非(由鹭业公司进行培育,2013年正式定名)、吉奥罗非鱼(茂名伟业公司进行多元杂交而得,2015年定名)和红罗非鱼(尼罗罗非和莫桑比克罗非杂交的一个变异种)。
蔡燊指出,评判罗非鱼品种的优劣主要有生长速度、耐寒性、抗病力、雄性率、均匀度这五个性能指标。通过对比他总结了以下各品种性能的优缺点:
蔡燊表示,华南地区夏天天气炎热,很容易出现水质恶化、底质恶化、缺氧浮头、吃料不好、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同时高温季节也是链球菌病高发的阶段。在出口受阻,行情持续低迷的环境下,优化养殖模式将会有效提供罗非鱼养殖的效益。蔡燊分析了华南各地养殖模式的特点,并提出了一种放早苗、放大苗、用好料、早上市、巧搭配的赚钱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