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的五月瘟,又被称为“五月魔咒”、“黑色五月”、“麦黄病”等,一听名字就觉得很恐怖,实际上小龙虾的“五月瘟”指的就是在五月份小龙虾的疾病同时大面积的爆发,且至少为2种或者2种以上的并发疾病,早期无明显的症状,因此很难察觉,待到发病的时候再想去治疗根本不可能,没有任何的特效药可以根治小龙虾的“五月瘟”。
一、“五月瘟”的症状
1、活力差
活力差是“五月瘟”的典型症状,具体表现为四肢无力、行动迟缓,甚至有人触碰都不会进行逃跑。
2、摄食量明显降低
摄食量变低是小龙虾肠道、肝脏发生病变的典型症状,吃料速度慢,严重影响生长速度,甚至直接死亡。
3、体质下降,容易受到应激
小龙虾的体质显著下降,如很多发病的池塘一场大雨过后,小龙虾就会出现大面积的死亡,就是由于小龙虾自身的体质较弱,抗应激能力差。
二、“五月瘟”的病因
进入五月后,温度逐渐上升和由此带来的低溶解氧环境是导致五月瘟的主要原因。而低溶解氧的环境会带来小龙虾养殖的一系列问题。
1、溶解氧低导致动物体质弱。小龙虾是底栖动物,而并非鱼类。因此小龙虾对氧气的需求量远远大于鱼。当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较低时,小龙虾会爬草、爬边,活动减少,食欲降低,抵抗力弱,免疫力低,容易得病。
2、溶解氧低的情况下,五月后温度的逐步升高导致致病菌日趋活跃。大部分致病菌都是厌氧菌,溶解氧低导致水体净化能力弱,致病菌活跃。
3、温度升高就会导致池塘生态系统的一系列的变化
池塘底部发热、发酵,温度升高加上养殖户的投喂量增多,会导致池塘的底部残饵、粪便等显著增多,其结果就是底部发酵、发热过于严重,且此过程或导致池塘底部消耗大量的溶解氧,造成低氧的情况。
4、高温导致水草开始腐烂
养殖户前期普遍选择种植伊乐藻,但是伊乐藻不耐高温,伊乐藻的腐烂会导致水草进行光合作用的效果大大降低,产生的氧气也随之降低,同时腐烂的水草会沉积在池塘的底部造成池塘底部的二次缺氧。
-----------------------------我是分割线
由于小龙虾的养殖时间不长,国内外并没有太多的学者进行其发病的研究,并且针对小龙虾的发病往往用药效果特别差,一旦发病几乎无药可救,只能看着小龙虾大面积的死亡,所以小龙虾“五月瘟”的核心在于“预防”、“预防胜于治疗”!
然而面对来势汹汹的小龙虾”五月瘟“,湖南一小龙虾协会李副会长却有着自己独特的应对方法。
李副会长养有深水小龙虾近80亩,2019年亩产小龙虾600-1000斤。由于他家的小龙虾活力特别好,下塘后成活率更高!目前他家的小龙虾虾种(60-70尾/斤),比别人家的多卖2-4元/斤!每亩可增收1800-4000元,效益可观。
来看看李副会长的小龙虾是如何的活力满满吧?
为什么人人都谈之色变的”五月瘟“,李副会长却能淡然面对呢?通过实地采访沟通,李副会长独家揭秘,坦言他只是比一般的养殖户多了点小诀窍。
他的诀窍就是每天用优E菌+少量的肠绒生、四味穿心莲散+优多维+优多矿,拌料喂服。
要预防小龙虾”五月瘟“,首要加强小龙虾的自身免疫力,比如小龙虾的肝脏、肠道、甲壳都需要达到健康的标准才能保证小龙虾不发病、少发病。
拌料时添加肠绒生、优多维和优多矿,其中肠绒生具有诱食功能,优多维、优多矿可补充多种小龙虾所需的维生素及矿物微量元素,促进龙虾顺利脱壳,硬壳快,减少软壳现象,保证机体健康。
优E菌内含光合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多种有益菌群,投放优E菌可促进有毒有害物质的分解吸收,有效的抑制水体中的细菌及有害物质,减少底部细菌的滋生,增强龙虾的应激能力和抗病能力。
最后,保持溶氧充足,李副会长一张16亩的池塘配备了3台1.5kw水车式增氧机和1台1.5kw叶轮式增氧机,按天气情况进行开机增氧。
有了这个诀窍,他的小龙虾自然远离"五月瘟",大获丰收了!!!
最后,衷心感谢李副会长提供数据,祝李副会长养殖顺利,生意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