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年来黄颡鱼养殖规模的扩大、 养殖密度和投饲量的增加,池塘中的残饵、粪便等有机物也随之增多,造成水质变化加快,加速了细菌、寄生虫的繁衍,导致疾病问题日益突出,一旦防治工作不到位,就将给养殖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黄颡养殖中,病鱼出现斜管虫的机率较大,严重的时候会引起鱼批量死亡,损失较大。如何才能做好黄颡鱼的斜管虫防治工作?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个成功治疗斜管虫的案例。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斜管虫的基本情况。
-----------------------我是分割线
一、斜管虫的形态
鱼类斜管虫病的病原体为鲤斜管虫。虫体背面隆起,腹面平坦,前面较薄,后部较厚。腹面观一般呈卵形,刚死去的个体呈圆形。背面除有横行刚毛外,其余部分无纤毛。在纤毛线上长着纤毛,腹面中部裸露。身体后部有一个大核,一般在大核的旁边或后面有一球形小核。身体的腹面前中部有一胞口,胞口由16-20根刺杆作圆形围绕成漏斗状的口管,并与身体纵轴向左成30度倾斜角,故名斜管虫。
显微镜下的斜管虫会呈现出卵圆形以及鸭梨形的形状,分腹面、背面、侧面三处种形态。因为腹面中部有一胞口,所以会在镜头下看到类似小气泡的圆圈,而当观察的斜管虫是背面是没有,如果是侧面则呈现出的是一头大一头小拉长的椭圆,犹如鸭梨形状。
二、斜管虫与车轮虫的区别
斜管虫与车轮虫、指环虫、鳃隐鞭虫可以同时并发并存的,但斜管虫与车轮虫两者是相似但仍有区别的。斜管虫是很扁形的,喜欢在鳃丝边缘游动;车轮虫会打转,一般在鳃丝外边游动。车轮虫一般危害小规格的鱼苗。斜管虫一旦大量感染会造成鱼儿大量死亡,并且比较迅速,需要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
斜管虫在晴天转雨天气时,因气候突变会激活虫卵,斜管虫病便会有大机率的发生,当水质偏酸时的池塘,斜管虫病发生的机率也大。车轮虫在连绵阴雨时的发生概率很大。
三、流行情况
鱼类暴发斜管虫,多在温度回升较快,池塘底质不良,如果又逢阴雨持续,溶氧不稳定,此时最适合寄生虫的繁殖。斜管虫在养殖环境恶化,鱼体的抵抗力差的时候,据说30℃以上的水温也能大量繁殖。
四、症状
当鱼被斜管虫大量寄生时,鱼的鳃和皮肤遭受破坏,并刺激皮肤和鳃大量分泌粘液,使鳃丝间严重粘合在一起使鱼的呼吸困难,鱼体表现瘦弱发黑,游动迟钝,随即死亡。一般可见病鱼靠边,漫游,鳃丝挂有脏物比较严重,镜检可见扁形的虫体,一般沿着鳃丝边缘游动。
--------------------------我是分割线
黄颡鱼斜管虫防治案例
一、时间地点:2019年5月10日上午10:00,水温24℃,湖南
二、养殖品种:黄颡鱼
三、养殖鱼规格:40-75g/尾
四、镜检情况:
湖南一客户赵老板所养殖的黄颡鱼镜检发现大量斜管虫,一个视野下超过100个斜管虫
五、解决方案:
外用轮轮清1瓶用1.5亩水体,内服草本纤虫清1包200克喂1000kg鱼。
六、使用回访:
5月10日中午12:00开始,赵老板按建议方案,外用轮轮清,内服草本纤虫清。
5月11日下午16:00进行镜检,发现斜管虫已经没有了,治疗方案效果显著。
七、小结:
草本纤虫清是由多种中䓍药制成,可有效提高鱼体的抗病能力,且无毒害,无抗药性,可持续使用。针对性强,对如斜管虫、车轮虫和小瓜虫等原虫类有奇效。使用成本低,安全性高,水体和养殖水产动物无药物残留。
养殖鱼类时,我们应遵循”预防第一“的原则,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定期投喂安桂水产系列草本功能性饲料,可提高养殖对象的应激能力和抗病能力,有效防治各种鱼类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