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养殖区域遍布全国各地,因其营养价值较高,具备较高经济价值及市场潜力。随着黄颡鱼养殖热潮高涨,病害频发,正在成为阻碍产业发展的瓶颈。
近期,有客户反映所养的黄颡鱼出现了小瓜虫病疫情,小瓜虫的危害巨大,可造成大批鱼死亡,死亡率可达60%~70%,甚至全军覆没。
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属于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凹口科、小瓜虫属。小瓜虫病主要暴发于冬季和春季低水温期,患病鱼表现为池塘底层集群,焦燥不安,体表、鳍条、鳃上肉眼可见白色小点状胞囊,严重时体表似覆盖一层白色薄膜,镜检鳃丝和皮肤黏液,可见大量小瓜虫。
最近的天气多变,导致水温一直都处于小瓜虫发病温度范围内。小瓜虫在水温15~25℃易发,水温上下波动小瓜虫繁殖,不耐低温10℃以下自动死亡,个别30℃也有发生。易引起体表各组织充血,不能觅食,继发细菌感染,造成大批鱼死亡。营养不良、养殖过密、热应激或其它环境条件引起的过强应激反映情况下也容易发生。
---------------------------------
这里我们分享一个黄颡鱼小瓜虫病的的处理案例。
一、时间地点:
发病时间:2019.4.3.
地点:广西合浦县下禁山苏老板鱼塘
技术员:广西沿海区大区经理李玉年
二、养殖情况
养殖面积:6亩
水深:1米
水色:绿色水,透明度 30公分
水温:22度
养殖品种:黄颡鱼
三、水质指标测试:
pH:7.2
氨氮:无
亚盐:无
四、鱼塘具体情况:
1、2018年11月投苗过冬,养殖至今 25条/斤。
2、2019年4月3日,巡塘发现有黄颡鱼游边,不正常吃料。
五、鱼体检查:
1、肛门红肿,肠道,内壁出血,有腥臭味;
2、显微镜查看鳃部发现有比较多的小瓜虫;
9aa1d5d3ad26001bf402a266a7897d64.mp4
3、剖检:鱼体内发现有肠炎症状。
六、分析及诊断:
池塘水质良好,指标正常,鱼体内赤皮,肠炎,镜检发现有大量小瓜虫,不加紧处理,会导致鱼体抵抗力极速下降,繁衍更多小瓜虫,感染更多鱼类,出现大量死亡。
诊断:
肠炎,出血(败血症),感染小瓜虫较多。
七、解决方案:
恩诺沙星 200g+肠绒生 200g+优多维 100g+草本纤虫清 200g
拌料一包,每天 1餐,连用5天。
注:草本纤虫清用开水密封浸泡 30分钟。
八、回访:
2019年4月8日回访,用药一个疗程,病情已经稳定,鱼基本正常吃料,无游边或死亡,通过镜检没有发现小瓜虫。
九、小结:
综上所述,当发现黄颡鱼在池边缓慢游动、不摄食、粘液较多、体表和鳍条有白色点状物时,就应查询近期气温并据此安排施药。
一些客户遇到有鱼生病,或者没有技术,胡乱用药而错过治疗最佳时期,造成大量损失,建议经常换水,改底,保持水质清爽,最好每个月连喂7天安桂草本功能性饲料预防寄生虫感染,提高鱼的体质。